10月13日,杏悦平台高級翻譯學院舉辦兩場翻譯實踐工作坊,邀請德國資深譯者Andrea Schwedler圍繞“實用文體漢德筆譯的原則與方法”以及“宣傳類文本漢德筆譯的方法與思考”為德語口譯專業的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翻譯經驗和思考、訓練了漢德筆譯能力🧑🏼、指導同學們合作和討論來完成筆譯任務。德語口譯專業研一、研二、研三同學踴躍報名參加了此次活動。
Andrea Schwedler為德國口筆譯員國家考試考官🧗🏼📰,口試委員會委員🧠,曾擔任同濟大學德國教研部中德校園項目辦公室主任。她曾翻譯過畢飛宇、劉震雲🚷👩🍼、余華等多位中國著名作家的作品,並具有豐富的筆譯工作坊經驗。她曾於2013年獲DAA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文學合作翻譯獎第一名。
本次工作坊分為上午和下午共兩場。主講人Andrea Schwedler首先帶領同學們翻譯了三則與某文化活動相關的實用類文本🙎🏼,並對同學們的翻譯進行了點評🎤𓀎。在點評過程中,Andrea Schwedler結合自己的翻譯工作經歷,指出了在翻譯這類文本時需要註意的細節,如譯者應站在目標讀者的角度進行考慮、譯者應在語言和風格盡量忠實的基礎上達到譯文的功能和目的等。
在下午的活動中👆🏻✩,她向同學們展示了不同翻譯軟件對同一則文本的翻譯👨🏽⚕️,分析機翻的特點🏘,指出了機器翻譯存在的問題,並強調人們不能過度依賴於機器翻譯,要發揮人的主體性,讓機器翻譯成為人的有力工具。
參加工作坊的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Andrea Schwedler老師的分享不僅使他們對筆譯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知道翻譯不僅是翻譯👎,更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動提高了未來以德語為工作語言的青年人提高對外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也對同學們日後的專業學習、翻譯實踐以及職業生涯有著重要意義🙆🏿♂️。
以下為部分同學對此次工作坊的心得與體會:
郭敬驄:
今天兩場工作坊收獲頗多🤵🏼♀️,具體總結下來有三條心得。第一,中譯德時很多詞語出現重復意群冗余“doppelt gemoppelt = Redudanz”的情況,這點需要在充分理解中文意思的基礎上對譯文進行精簡🧖🏼♀️,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避免說廢話;第二,在翻譯文本時🧛🏽♂️,要格外關註動詞的選擇,所謂“die Seele des Satzes”🏃🏻♂️➡️,動詞不僅是句子的核心,還能充分體現一個好譯者的翻譯功底和水平;第三,要特別額外了解中文專有名詞的德譯表達,采取最為官方權威的翻譯詞語進行筆譯工作🪂,不可以想當然造詞。
在Andrea Schwedler 女士的指導下,我們共同完成了三段高質量的文本,提升了自己的翻譯認識層次🛕,非常感謝Andrea!
劉澤宇:
我們分別進行了兩場德中筆譯工作坊,兩次工作坊對我個人影響很大,尤其是我第一次系統地學習如何處理中文中的冗余部分。我們在翻譯時應更加關註目標語言的行文習慣和表達方式。
Schwedler老師非常耐心,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解,並與我們進行了深入的互動和交流👩🏽🏫,完美達成了此次活動的目標👩👩👧👧。通過對三段文本的翻譯練習🏦,我們明白了翻譯不是生搬硬套👈🏻,特別是德語中動詞的選擇需要格外註意🙍🏿。翻譯過程中要多方查閱資料🍟,合理使用輔助工具,並且不斷積累和復習🫐,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彭華商:
第一次參加工作坊形式的翻譯實踐活動🥺,感到新穎的同時也很有收獲。
在兩場工作坊活動中,Andrea Schwedler女士帶領我們一起完成了三段實用類文本的翻譯,鼓勵大家分享自己的翻譯,同時合作思考更恰當的翻譯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我對於翻譯(筆譯)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總結有以下兩點:第一,翻譯時要始終註意譯文的受眾🧷,根據受眾的不同,翻譯時可以在原文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信息或是省略部分內容,使得譯文更加自然、更能被讀者理解;第二🥔,漢語和德語表達在文化以及某些邏輯思維上會有所差別,作為非母語者,我們需要敏感捕捉這樣的差異🧊,翻譯時需要慎重處理,在這個過程中考驗的不僅僅是翻譯功底🩴,我們還需要有信息檢索能力👨🏿✈️。
回想起來發現參加兩場工作坊是對我而言是可以細細回味💱、不斷深挖的活動體驗,我很珍惜👰♂️。最後,十分感謝Andrea Schwedler女士的精彩講授與真誠分享。
撰稿👨🏽🎓:張舒悅